专业选型|质保18个月 | 承接项目投标
电话电话:021-69981032
电话传真:021-51862540

关键词 :流量计 液位计 物位计 温度计 压力表 变送器

关于驰控
ABOUT U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环城西路3111号
电话:13817407506
QQ:2099215390
传真:021-51862540
E-mail:2099215390@qq.com
官方微信
WeChat
联系我们
扫一扫,带你走进驰控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驰控 >>  行业动态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尤政谈智能制造未来趋势
发布时间:2016-11-25 11:25:06| 浏览次数:
       2016年12月7日上午,《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正式发布。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接受采访,谈谈他眼中《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特色,以及对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趋势的真知灼见。

            

       这次的《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其实和传统的文件不大一样。一般来说,传统的文件比较具体,会说有什么项目之类,我觉得这次的文件更多的则是体现了政府的指导性,是政府对未来在智能制造上的发展目标、政策、方针等。这样让大家充分理解政府在智能制造方面的目标和相应的政策,各大企业再通过政府的引导,再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让大家去申请项目,不是这个意思。所以说,这次更多的是体现政府的引导和政府应该尽到责任的部分。

作为“仪器大国” 中国正面对两个问题

       具体到中国制造精密仪器行业的发展状况,这实际上是和我们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是一样的。中国是仪器大国,总量很不错,品种也很全,甚至有些产品还是国际第一,但是仪器行业面临的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我们缺特别昂贵的、性能特别好的高精尖仪器。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的智能化水平比较低。比如说比较好的大型分析设备,一些高端实验室的设备进口率还是比较高的。像我们国家三甲医院用到的血液分析仪器,基本上也是使用进口的,虽然也有一部分是国外进口散件组装的,但还是有些差距。

“工业强基”和前沿创新决定着我们能走多远

      《中国制造2025》可以说是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这意味着中国可能在未来要有自己的创新,要有自身对世界的贡献。所以我们现在也是集中精力做两件事情。第一个事情是打好基础,比如说一些基础的元器件、基础的传感器,基础的材料,中国在这方面一定要有自己的基础。基础有多高,就意味着我们能走多远。这一点和其他的国家不大一样。

       像我们国家说要工业强基,比如说在集成电路方面,国家花6000亿人民币设立了一个基金,专门做芯片生产。传感器方面最近也有规划,另外在基础的工艺和一些材料方面,在高铁的高强度材料方面,还有性能特别好的轴承方面,国家都有布点,都有一些安排,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就是在前沿和创新方面。我们不光要做世界上有的东西,我们还做世界上没有的东西,所以我们更多的是把基础科学与物理、生物等学科相结合,做出一些世界上比较好的设备。我想这些是我们国家最近在制造强国战略方面应该做的。

海尔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一个标志

       海尔的互联网工厂创新应该说是制造业转型的一个标志。我们以前的制造业是大批量的、制造型的制造业,是只管生产的,从海尔的创新来看,它在转型成服务型制造业,就是面向用户的,根据用户的要求来批量定制的一种服务型企业。

       这有两个好处。一个就是能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第二个,确确实实对现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比如说过去我们买的鞋子经常会觉得有点不大舒服,总得要磨合一下。现在不一样了,你把脚移过去以后,激光一扫,扫完了以后鞋子就是为你定制的,从你穿的那一刻起就很舒服。所以说服务型的制造业和传统的制造型制造业有很多差别,我觉得在这个方面海尔带了一个很好的头。这是一个制造业模式的转变,我们在生产中加入的机器人多了,但人到哪里去呢?人要去创造更多的价值,要通过高水平的服务来创造产品的价值。

发展智能制造不能“一刀切”

       中国制造业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能一刀切。中国的制造业,实际上从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到这个世纪初的所有的工厂状态中国都有,有很落后的,也有很先进的。国家之大,管理起来比较难。

       我觉得千万不能说我们强调智能制造,所有的企业都要到智能制造去,可能还得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有的要解决自动化的问题,有的要解决数字化的问题,有的更多是要走到智能化的问题。

       另外,制造业不光是指“机器代人”,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我们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确实挺好,可以替代人,价格也在下降,而且产品质量在提高,但是全国人民如果都去做机器人产业,一哄而上的话,供应侧方面也会饱和。

       重要的是我们说的基础技术,还没能够支持国产机器人性能达到更好的程度。但大批量的引进也是一个问题,所以说怎么根据国家的情况,根据企业的情况,能够走一条自己的路,我觉得是最重要的事情。

       智能制造机器替代人是一个方向。就是说人口红利在消失,人的成本每年增长百分之十,机器的成本再下降百分之十,从这个落差方面来说机器代替人会是一个方向。但是在中国,这么多劳动力,如果不是这个岗位劳动量太大,也不是说非要机器人做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让机器人把人的位置替代掉呢?这也是一个问题。

企业创新应靠产学研一起打造“创新链”

       中国传统企业的创新方面需要国家创新体制和生态的建设,要把产学研结合在一起来做,不能指望每一个企业都像华为这样有自己的生存能力,其实对多数企业来说更多的是靠社会的产品链和创新链,使它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不是像一个大公司一样,有自己的生态链。

(原标题:尤政: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更多体现的是政府引导)
(本文来源: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我国仪器仪表行业2016年发展趋势分析
 下一篇:仪表企业该用什么“姿势”拥抱互联网+时代?
咨询客服
  • 电话咨询

  • 021-69981032

    微信二维码